83岁的李义安看到我来,随即打开饼罐,让我品尝两种颜色的沙尼饼:一个是淡白色,另一个是褐色。在这个年饼“考验”中,我先挑褐色,咬下去味道似曾相似,一时三刻却又想不起。戴着方框眼镜的李义安看着我,脸露微笑说,本地华人称它为沙尼,外地人就叫Kuih Bangkit(俗称番婆饼、椰香饼),听完之后才恍然大悟。相比白色的椰香饼,褐色椰香饼的烘烤时间更久,口感香脆不黏牙。
在吉兰丹土生华人村落,有些家庭所供奉的“神像”并非一尊神像,而是用红纸写上神明名字,摆放在屋子中厅。李义安家中祭拜关公,而神桌上是一面嵌有关公与属神画像的镜子。
他说,这身手艺源自他的已故母亲颜全花。数十年前,母亲便凭着制作年糕、年饼养活一家大小。她除了是烘焙高手,还是邻里街坊口中的“头手”,能烧一手好菜。每当街上有喜宴,她会被拉去担任主厨,负责宴会菜肴。同时,他母亲亦善于交际,对各种美食深感兴趣和好奇。
许多吉兰丹土生华人匠人一直秉持初心,慢工出细活,在社区里成了一道人文风景。
可是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传统手艺不断式微,年轻一代不太愿意接手,以致这些民间工艺后继无人,恐怕会走入历史供人瞻仰。
手工艺人制作的传统美食,仿佛透出岁月的温度,恰如其分地挑起人们的情感记忆与味蕾。沙尼饼是吉兰丹华人的传统年饼,在洪维聪的推荐下,前往哥打峇鲁唐人坡拜访李义安,一位超过60年制作年饼经验的长者。
他是经营家庭式年饼事业,烘焙工作坊就在百年老屋的后院。在李义安女婿苏正宗的带领下,我跟着他的脚步,走进屋旁的走廊,空气中马上飘着浓郁的椰香味。试想像,这就好像你进入烘焙店,店家正好从烤箱取出饼干,店内顿时香气四溢,真的太馋人了。
in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