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人祖籍及族群

闽人

闽南人

马来西亚华人最大的族群是闽南民系,总共约277.2万人。
狭义的闽南民系指福建闽南人,广义上包括了潮州人。

福建人(泉漳人)

主条目:闽南人
来自福建漳州、厦门和泉州的马来西亚闽南裔华人是马来西亚华人社区当中最大的民系。 第一批华裔闽南人移民主要定居在马六甲,占马六甲华人人口的3%,也被称为峇峇娘惹(Peranakan)。 第二波华裔福建人从19世纪起定居在马来亚,掌控马来亚的橡胶种植经济和金融经济,构成了许多州最大的汉语语言群体。 许多漳州闽南人移民到马来半岛的北部城市,包括槟城、吉打、玻璃市、吉兰丹、登嘉楼;而泉州闽南人则移民到马来半岛的南部城市,包括雪兰莪的巴生、马六甲和柔佛。 在东马的砂拉越也有不少来自泉州的闽南移民。

潮州人

来自潮汕地区的潮州人从18世纪开始大量移民马来西亚,主要在威省和吉隆坡附近的吉打定居。这些移民是主要在马来亚植物园种植管理钩藤和辣椒。更多的潮州人在19世纪天猛公依不拉欣的鼓励下移居到柔佛,许多新城镇由移民来此担任种植工的潮州人建成。新山以及柔佛西部沿岸的主要城镇(笨珍主要华人民系,和麻坡与峇株巴辖的次要华人民系)以及马来半岛中部州属内陆地区城镇分布许多潮州人,他们大部分是依据在柔佛港主制度下来种植甘蔗和胡椒的种植工后裔。其他州属也有潮州人社群,在雪兰莪的沙白安南县的潮州人主要工作为种稻而定居的(适耕庄),在马六甲内陆地区(如亚罗牙也和野新(马来语:Jasin))也有分布。

福州人(闽东人)

为数不少的闽东人从19世纪开始移民马来西亚,主要来自福建福州,和之后的闽清和古田县。东马砂拉越有大量闽东人社群,特别是拉让江流域的诗巫 。西马的几个城镇也有大量闽东人聚居,特别是霹雳的实兆远、柔佛的永平和雪兰莪的雪邦区。

兴化人(莆仙人)

兴化人主要来自福建莆田和仙游,人数少于闽南人、闽东人。兴化人主要散居在雪隆、霹雳、马六甲、柔佛、砂拉越等地的城镇,大多从事自行车、摩哆车和汽车零件配备行业。

建宁人(闽北人)

闽北人主要来自福建原建宁府地区,包括建瓯、建阳、崇安、松溪、政和、浦城,人数极少,是马来西亚各闽民系社群当中最小的群体。闽北人主要定居在槟城,不少亦受当地闽南人的影响而改说槟城福建话。

海南人

海南人从19世纪前就移居到马来亚和北婆罗洲,但人数比泉漳籍、潮州籍、广府籍移民少。来自海南岛的人从事食品餐饮业或渔业,或被聘为峇峇娘惹家庭的厨师。登嘉楼甘马挽(马来语:Kemaman) 和雪兰莪吉胆岛有大量海南人聚居,槟城和柔佛新山也有相当规模的海南人社区。 东马砂拉越和沙巴的城市和城镇也有小规模的海南人社区,他们主要经营咖啡店。

广府人

马来西亚第二大的华人社群为广府人,约188万人,主要来自广东、广西和海南。

广东人

广东人主要来自广东广州、佛山、三水、江门(五邑)、澳门、中山一带,定居在吉隆坡和其周边各大卫星城镇,如八打灵再也、莎阿南和梳邦再也(八打灵县)、怡保、芙蓉市 、东马沙巴山打根、砂拉越泗里街。这些广东人早期的定居点都发展成了主要城镇。大多数广东人早期从事锡矿工工作。

广西人

广西人主要使用广西桂南片粤语,人数比广东人少,主要聚居在彭亨的文冬县、文德甲和劳勿县。

客家人

客家人为马来西亚华人第三大社群,共计约162万人。 早期移民至马来西亚的客家人主要为矿工,他们的后代主要住在雪兰莪 和霹雳(主要是太平和怡保),砂拉越、沙巴和森美兰形成了大型的客家人社区。由于20世纪黄金和锡矿业的经济重要性下降,许多人转向橡胶工业。西马的槟城、马六甲、彭亨、柔佛(主要在古来,在新山和居銮也有分布)有大量客家人聚居。在1990年代统计沙巴的华人有57%是客家后裔,大都从事农业工作。霹雳近打县的客家人主要来自广东梅州梅县,而吉隆坡的客家人主要来自广东惠州。沙巴客家人主要来自广东宝安县。根据马来西亚客家公会的数据,祖籍惠州的客家人在这近年人口稳定上升,其他的祖籍例如梅县、龙川和河婆都持续下滑,主要是大多数的梅县人聚集地地方,在怡保,客家人已完全被广府人影响,也因如此梅县客家人本身只会说广东话、福建话或惠州客家话,只剩年长者会说梅县话。

三江人

三江人或上海人主要来自浙江、江苏和上海,为马来西亚华人第二小的社群。主要从事中文教育、裁逢和建设行业。

北方人

中国北方人移民为马来西亚华人最小的社群,他们使用各种官话方言。在沙巴,有华北人聚居的小社群,祖先主要来自河北、北京、天津和山东,但他们自称为天津人。包括汉族和回族移民。他们与吴越人一起成立三江(长江、黄河和黑龙江)协会。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More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