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seas Chinese History Museum

哲学树之旅

哲学树之旅

王浩一《哲学树之旅》,实际踏查中国的古老之树,神游古今,探究古树未曾言明的故事,完成一本大作。藉由一些历史名人种下的树,以史、以人、以建筑⋯⋯,描绘出人类的生命之树。他用充满空间感的诗文、细致的工笔画,宛如修行者般,展现对每一段寻树之旅所抱持的崇敬之心。历史在市井跫足、在嘘寒问暖、在古树令人惊叹的生命跨度之前,变得宽广、更为人所理解。

作者:王浩一

文章节录
《哲学树之旅:漫漫走过千年之路》

跨过大成门门槛,我轻抚着「先师手植桧」

山东曲阜孔府大成门非常庄严高伟。我轻踩石阶浏览门前门后院落,跨过高高门槛,眼前即是我此行「哲学树之旅」的主角:孔子手植古桧!历代相传此桧为孔子亲手所植。

昔日有北宋米芾来访,他在孔子第四十八代孙孔端友陪同参拜孔庙,当介绍此树时,米芾肃然起敬,孔端友趁机邀米芾醮墨提笔,于是写下「先师手植桧赞」:「炜皇道,养白日。御元气,昭道一。动化机,此桧植。矫龙怪,挺雄姿。二千年,敌金石,纠治乱,如一昔。百氏下,荫圭璧。」衍圣公立碑纪念,石碑原立于东庑。

现今树下所立的大大「先师手植桧」石碑,字体酣畅,浑厚有力。这是明万历廿八年(1600)年所立,署名「关西杨光训题」,杨光训他是万历年间的监察御史。

传说这株古桧,在晋代枯死。我认真查了《封氏闻见记》记录:「兖州曲阜文宣王庙内并殿西、南,各有柏叶松身之树,各高五、六丈,枯槁已久,相传夫子手植,永嘉三年其树枯死」。「永嘉三年」即是晋怀帝之际,309年古树枯死。我再遍寻史料得知:隋大业十三年(617,隋炀帝杨广四十九岁,次年亡国被杀)复生,唐乾封二年(667,唐高宗李治四十岁)又枯;宋康定元年(1040,宋仁宗赵祯三十一岁)再生,金贞佑二年(1214,金宣宗五十二岁,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发动的攻金战争)毁于兵火。

根据孔子第五十一代嫡孙太常博士孔元措《孔氏祖庭广记》记载,当年成吉思汗战火,蒙古军占领曲阜孔庙时,烧杀抢掠,放火烧了孔庙。此后,战乱不已,儒学式微。直到大蒙古国在1234年攻占汴京(开封),金末帝死于乱军中,大金亡国。宰相耶律楚材建议窝阔台,让孔元措回到曲阜,依旧袭封衍圣公。当时孔元措叹息:「天地否而复兴,正道厄于晋宋齐梁陈隋之间,至唐而复兴,此自然之理也。」回到孔庙的孔元措开始整理失散的礼乐,也建立了元朝礼乐制度的基础,同时修缮孔庙。

换句话说,孔子所植老树死于在蒙金战火之下,原来三株手植树至此全部绝迹。但是,奇迹发生了,忽必烈的至元卅一年(1294),也是八十岁忽必烈去世的一年,当时三氏学堂教授发现孔庙东庑枯树,奇迹长出新枝新苗,于是他将此树移植到现今位置。明朝弘治十二年(1499),孔庙着火,此树被烧枯。后来又发新芽,几番荣枯,如今所看到的这株已经「第六荏」,也是雍正十年(1732)所复生新芽。如今这不平凡的古树依旧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高达二十多米,树干两人合抱。

我在树下徘徊多时,也站在石阶上轻抚树干,触摸几经风霜荣枯、阅遍人间沧桑的哲学树,哲人已委,古桧长青。低吟前人诗文:

夫子庭前桧,传来夫子栽。霜皮皆左纽,野火漫余灰。
翠色滋杏坛,虬根上石苔。斯文应未丧,重发待时来。

诗文里的「杏坛」建筑,即在大成门与大成殿之间,与古桧仅三十步之遥。近二、三十年新植的几株杏花树正是花开斑烂,从花间观看乾隆手笔「杏坛」二字,多了春光烂漫之感。杏坛建筑另一侧,有「汉柏」古树,康熙年间孔毓埏有《汉柏诗》,有「鲁王宫已没,翠柏尚含情」之文。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