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皇帝御用的墨是怎么制作的吗?你知道宫中制墨也有SOP吗?皇上用的墨一定比一般人用的高级吧?错了,其实皇上用的墨大不如文人雅士所用的墨讲究,因为替皇上制墨但求无过不求有功,加上又不必跟商号竞争,自然就难有进步。更多关于墨的故事,都在书中娓娓道来……
作者:黄台阳
文章节录
《墨的故事‧辑二:墨香世家,听古墨在说话》
张遇:桐油烟制墨
北宋时为避免五代十国的藩镇之祸再演,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继任皇帝也都重文轻武,宋真宗还亲自作〈劝学诗〉来鼓励百姓读书。种种做法使得文治极端发达,墨的消耗量自然大增。
由于传统砍伐松树来烧取松烟的做法,已导致可用的松树快速减少,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于是寻找其他原料来供取烟,不仅是制墨业所必须面对的,也引起许多文人关心,并帮忙寻找替代方案。
像被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所称颂,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宋朝人沈括,就提出以燃烧石油来取烟的做法。苏东坡也指出在燃烧桐油取烟时,应该把生成的烟随积随取,这样烟才不会因燃烧过久而泛白;此外苏东坡被贬至海南时,还曾亲自制墨。最戏剧性的,是连导致北宋亡国的皇帝宋徽宗,也尝试用苏合油(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所分泌的树脂)来取烟制墨。徽宗的墨到晚他三十多年的金朝金章宗时,已爆涨成天价,一两墨竟要价黄金一斤。
曾被试用来取烟的油类,还有清油、麻油、猪油等。但最后胜出的,是从桐树籽榨出的桐油。胜出因素是它的产量大、取得成本低,所制出烟的黑亮度又好。而用桐油烟来制墨最成功最出名的,乃是北宋人张遇。这锭八边柱造型的「石帆画舫珍赏墨」,即标明是用张遇的制墨法。制墨者是乾隆年间的石舟先生,全名孙蟠。他制墨上百样,当然现今存世的已是珍品了。
张遇也在徽州制墨。他的制墨法之一,是桐油烟加龙脑、麝香这两味香料,并特别加入金箔,制成名为「龙香剂」的墨。在墨里起意加金箔,除了让墨坚挺,更能让墨华贵。这该是顺应北宋人承平日久之后,讲究奢华的风气。记得前几年在日本,曾有餐馆在寿司上,或在清酒杯里,加入金箔,虽然索价偏高,顾客却丝毫不减,想来都是同样心理。
张遇应该不是第一个用桐油烟制墨的人,但是很多书都把采用桐油烟归功于他。原因之一想必是皇家喜欢他的墨,除了「龙香剂」外,他特制的「供御墨」和「麝香小御团墨」,不止宋朝廷,连敌对的金朝皇帝也喜欢。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他的儿子张谷和孙子张处厚,都能传他衣钵,延续他家擅长制桐油烟墨的名声。
一九八八年在安徽省合肥市郊一座宋代古墓,曾发掘出泡在水中的古墨,上面写「歙州黄山张谷男处厚墨」。显然是张遇的孙子张处厚所制。它像织布的梭子,体积较大,长宽厚25x5x1.2公分,重158.8公克。由于墓葬是在一一一八年的宋徽宗时代,可见此墨在被发现时已有约八百七十年的历史。即使泡在水中多年,质地形状都没大变化,充分显示张遇制墨法的不凡。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