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Butterfly Wu 1908.3.23-1989.4.23』

原名胡瑞华,在上海出生长大,上海民国时期和英属香港时期著名电影女演员,是当时充满传奇色彩的上海女性。

胡蝶1908年3月23日(光绪三十四年旧历二月廿一日)出生于上海。祖籍广东省鹤山县坡山乡水寨村。出生时那时她父亲在京奉铁路上任职,全家随父亲在外地生活。9岁那年回到广东,家住广州市。她进了广州培道学校读书,在广州市度过整个少年时期。1924年,16岁的胡瑞华随家人从广州迁回上海。由于她从小爱好戏剧艺术,又碰上中国电影开创期一个极好的机遇,她便决心投身于新兴的电影艺术事业。

1924年初,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牌式的作品《孤儿救祖记》在上海公演,这部片深深地打动了前来观看的每一位观众,这其中包括年仅16岁的胡蝶。胡蝶受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事业吸引,投考了由顾肯夫等创办的中国第一家电影学校——上海中华电影学校,成为首届训练班学员。考入影校后,胡蝶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戏剧、电影理论和表演方面的课程,她尤其喜欢表演课程,几乎投入了全部精力去钻研表演,在洪琛、汪煦昌、陈寿荫等一批电影名家的指导下,很快便显露出超常的才华。翌年,即应邀参加了徐欣夫导演,张织云、王元龙主演的《战功》一片的拍摄,随即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电影演员生涯。

后相继在友联、天一等影片公司主演《秋扇怨》、《梁祝痛史》、《铁扇公主》等二十余部古装片。1928年入明星影片公司,曾主演《白云塔》、《火烧红莲寺》、《啼笑因缘》、《空谷兰》等影片。

1933年主演中国第一部蜡盘配音片《歌女红牡丹》,她把一个忍受丈夫虐待与压榨而毫无反抗、心地善良又有几分愚昧的女性刻画得相当成功。在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中,她塑造的秀娟不但富有反抗精神,而且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受到好评。她主演的《姊妹花》是她表演艺术的高峰。在影片中,她一人饰演有着不同生活道路的双胞胎姐妹大宝、二宝,把两个身份悬殊、性格各异的女性刻画得非常成功。这部影片三十年代打破中国影片有史以来上座率的最高纪录,后来到东南亚、日本、西欧诸国演出,也大获好评。


九一八风波。正当胡蝶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东北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伴随着战争而来的是她和张学良的“跳舞事件”。当时胡蝶正随剧组赴北平拍摄《自由之花》、《落霞孤鹜》和《啼笑因缘》的外景。根本没有遇过张学良。为将中国人民的怒火转移到对张学良的怨恨上来,日本通讯社四处散布“九一八”之夜张学良与红粉佳人胡蝶欢歌共舞的谣言,致使舆论四起,上海《时事新报》还刊出了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作的打油诗,“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这首诗很快不迳而飞,一时之间胡蝶成了“红颜祸水”的代名词。事后胡蝶和明星影片公司都报刊出声辟谣,但不少人仍不断炒作,后来胡蝶晚年的回忆录中感叹:“该结束这段莫须有的公案了吧?”。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