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文清(1894—1995):香港早期電影先驅

關文清(1894—1995),廣東開平人,導演、編劇,早期香港電影開拓者,曾加入黎氏兄弟的“民新”和黎北海主導的聯華三廠工作。

關文清是香港早期電影的先驅,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就與黎氏兄弟一起為港片開荒。 作為曾參與攝製荷里活影片《殘花淚》和在加州電影學院主攻編導的“海歸派”,關文清被黎氏兄弟成立的“民新”公司聘為顧問,先是擔任第一期“演員養成所”的教員,然後在香港第一部故事長片《胭脂》中負責化妝,原來只有他這個美國科班出身的才懂怎麼化時裝戲的妝。

拍完《胭脂》不久,香港時局動盪,包括“民新”在內的香港電影公司或倒閉或遷往內地,關文清也離開香港在廣州創辦南越影片公司,出品《添丁發財》,其間數度赴歐美考察,1926—1927年間,相繼擔任美國東方影業公司英文獨幕劇《太子求劍》編導和美國米高梅公司影片《吳先生》顧問。 1928年,關文清帶多部教育片回國,並在家鄉廣東開平縣創辦英文學校。 1930年,羅明佑成立聯華影業公司,關文清應邀擔任黎北海主導的聯華三廠編導,執導《鐵骨蘭心》、《暗室明珠》等默片,其中《夜半槍聲》為香港第一部偵探片。

1932年年底,關文清受羅明佑之托,攜本公司攝製的紀錄片《十九路軍光榮史》赴美國、加拿大公映,希望在海外募集資金。 到達舊金山時,關文清與當地華僑領袖趙俊堯之子趙樹燊一見如故,二人合組大觀聲片有限公司,啟用年輕粵劇演員新靚就(即關德興)和蝴蝶主演粵語有聲片《歌侶情潮》,在旅美華僑當中好評如潮。 1935年,因“大觀”與羅明佑籌備的“海外聯華”擱置,趙樹燊將公司總部搬到香港,改組為“香港大觀聲片有限公司”,關文清作為覈心主創,陸續執導了《生命線》、《抵抗》、《邊防血淚》、《公敵》等抗戰愛國影片。 台兒莊大捷後,關文清攜紀錄片《臺兒莊大會戰》赴美公演,並親自登臺演出自編自導的愛國文宣劇。

在“大觀”期間,關文清還執導了諷刺舊式婚姻的喜劇粵語片《摩登新娘》(上下集),他與趙樹燊都在美國學過電影,主動在電影道具、服裝、舞美、攝影及主題方面追求新潮,相比邵醉翁、文逸民注重傳統風格的“土派”導演更顯洋氣。 在香港影壇,關文清德高望重,一度為粵語片事業奔波呐喊,1937年,南京國民政府宣佈將執行禁止粵語片拍攝的法令,關文清受香港粵語電影工作者組織“華南電影協會”的委派,與蔣愛民、曹綺文一起前往南京請願,據理力爭。 1941年,香港淪陷,關文清成為日軍爭取對象,被要求參與拍攝《香港攻略戰》,他只好相約香港影界9比特著名編導及演員集體逃亡。

1945年香港光復後,關文清回港自組山月影片公司,從創業作《複員淚》至1969年最後一部《查理捉猫記》,加上戰前執導的影片,合計50多部。 70年代,關文清出版了《中國銀壇外史》一書,對早期香港電影和影人進行了詳細回顧和論述,是研究港片的珍貴史料。 1995年,關文清病逝於美國,終年101歲。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