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草又名碱草,它是欧亚大陆草原区东部草甸草原及干旱草原上的重要建群种之一。我国东北部松嫩平原及内蒙古东部为其分布中心,在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自治区)亦有分布;俄罗斯、蒙古、朝鲜、日本也大量种植。羊草最适宜于我国东北、华北诸省(自治区)种植,在寒冷、干燥地区生长良好。春季返青早,秋季枯黄晚,能在较长的时间内提供较多的青饲料。
多年生草本。须根具沙套。杆散生,直立,高40-90cm,具4-5节,叶鞘平滑,基部残留叶鞘呈纤维状,枯黄色;叶舌截平,顶端具齿裂,纸质,叶片长7-18cm,宽3-6mm,扁平或内卷,上面及边缘粗糙,下面较平滑。穗状花序直立,长7-15cm,宽10-15mm,穗轴边缘具细小纤毛,节间长6-10mm,基部节间长可达16mm,小穗长10-22mm,含5-10花,通常2枚生于一节,上部或基部者通常单生,粉绿色,成熟时变黄,小穗轴节间平滑,长1-1.5mm,颖锥状,等于或短于第一花,不覆盖第一外稃的基部,质地较硬,具不明显3脉,背面中下部平滑,上部粗糙,边缘微具纤毛;外稃披针形,具狭窄的膜质边缘,顶端渐尖或形成芒状小尖头,背部具不明显的5脉,基部平滑,第一外稃长8-9mm;内稃与外稃等长,先端常微2裂。花果期6-8月。染色体2n=28。
羊草所含营养物质丰富,在夏秋季节是家畜抓膘牧草,为内蒙古草原主要牧草资源,亦为秋季收割干草的重要饲草。这种植物耐碱、耐寒、耐旱,在平原、山坡、沙壤土中均能适应生长。在我国东北、内蒙古,羊草是人工草地建植中首选的材料,被广泛应用。
植物学特性
羊草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非常发达的地下横走根茎,根深可达1.0–1.5米,主要分布在20厘米以上的土层中。茎秆直立,呈疏丛状,具3–7节,株高50–100厘米。叶片较厚且硬,扁平或内卷,长7–19厘米,灰绿或灰蓝绿色。穗状花序顶生,长12–18厘米,小穗孪生,在花序上下两端常多单生,小穗长10–20毫米,小花5–10朵。颖果长椭圆形,深褐色,长5–7毫米。种子细小,千粒重2克左右,每公斤种子约50万粒。
生物学特性
羊草抗寒、抗旱、耐盐碱、耐土壤瘠薄,适应范围很广。多生于开阔平原、起伏的低山丘陵、河滩及盐碱低地。在冬季-40.5℃可安全越冬、年降水量250毫米的地区生长良好。羊草喜湿润的沙壤质栗钙土和黑钙土,在pH5.5–9.4时皆可生长,最适于pH6–8。在排水不良的草甸土或盐化土、碱化土中亦生长良好,但不耐水淹,长期积水会大量死亡。。羊草在湿润年份,茎叶茂盛常不抽穗;干旱年份,草高叶茂,能抽穗结实。羊草根茎发达,根茎上具有潜伏芽,有很强的无性更新能力。早春返青早,生长速度快,秋季休眠晚,青草利用时间长。生育期可达150天左右。生长年限长达10–20年。
经济价值
羊草叶量多、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各类家畜一年四季均喜食,有“牲口的细粮”之美称。牧民形容说:“羊草有油性,用羊草喂牲口,就是不喂料也上膘。”花期前粗蛋白质含量一般占干物质的11%以上,分蘖期高达18.53%,且矿物质、胡萝卜素含量丰富。每公斤干物质中含胡萝卜素49.5–85.87毫克。羊草调制成干草后,粗蛋白质含量仍能保持在10%左右,且气味芳香、适口性好、耐贮藏。羊草产量高,增产潜力大,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一般每公顷产干草3000–7500公斤,产种子150–375公斤。
羊草根茎穿透侵占能力很强,且能形成强大的根网,盘结固持土壤作用很大,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羊草的茎秆也是良好的造纸原料。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