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惠安公会

新加坡惠安公会
https://www.huiann.com/

公会简史

一、缘起

  据记载,惠安人在19世纪50年代,即鸦片战争之后,开始来新加坡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惠安人大批涌入新加坡,有三次移民潮。第一次,20年代,当时闽南一带闹土匪,匪患成灾,民不聊生,许多人南逃新加坡,第二次,1935年,中国政府实行“保甲制度”和“抓壮丁”的兵役政策,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势所逼,许多人离乡背井南来。第三次移民潮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殖民地政府准许移民南来。

  本世纪20年代,新加坡聚居了相当数量的惠安人,形成了惠安人的群体,随着政治环境的压迫,生活的竞争和团结乡亲的需要,旅居新加坡的惠安同乡,深感有成立公会的必要。

  首先,在商业竞争和政治角逐中,同乡要组织起来,互相照应,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协调和其他族群的关系。

  其次是新来的同乡日渐增多,需要有一个组织接待、安置。另外,同乡的福利、社团活动、无统一的组织难于进行。南来的惠安人内部关系也急需调整。那时,各乡、各姓都有自己的“估俚间”。“估俚间”与“估俚间”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因而在同乡间时时有冲突发生,甚至大动干戈。因此大家都希望有一个共同的组织来管管这些事。

  第三,支援故乡的需求,当时各地的中国侨民,仍是中国人,他们的祖国是中国,他们的命运和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他们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华侨要参加家乡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在其中起作用是很难的。

  于是,先贤何衍品、庄济清和张文丕等便着手进行公会的组织准备工作。

二、成立的时间、地点、发起人

  说起新加坡惠安公会之历史,得先叙述惠侨夜学校,该校乃于1923年由先贤何衍品、庄济清和张文丕等创设,校址设在拉逊律86号(俗称甘光仔内),并於五月五日举行开学典礼,出席同乡众多,此为新加坡惠安人第一次有组织的盛大集会,同时成立的有夜学的赞助人机构。这一机构为该夜学提供经费,更重要的是以该机构为核心,开始倡组惠安公会。

  1923年7月13日惠安同乡假菲立街37号(俗称老爷宫口) 先贤郭枚生的益隆栈二楼召开第一次旅星惠侨联合会筹备会,出席者28名,其中21名为发起人,他们是谢荣西、苏妈英、郭枚生、许洁成、谢致成、庄十五、庄乌、陈永白、何金泉、陈富水、张文丕、谢荔圃、谢启山、谢文芽、连爰同、何衍品、王文宗、张神法、黄碧川、许水土和郑天元。

  同年8月28日再度召开第二次筹备会议,积极推动组织工作,会议决定成立惠侨联合组织,并正式定名为“星洲惠安公会”,会议决定委托许济侯草拟公会章程。公会的宗旨是:联络惠安侨胞以举行公益进步文明。第一批招收的会员107名。

  1923年10月2日,惠安公会举行第一次选举会,产生了第一届执委会,正会长苏妈英、副会长谢荣西,司理郭枚生,财政许洁成等。执委会下设交际部、教育部、慈善部。慈善部设评议员多人。初期租菲立街37号二楼为会址,之后租得北京街8号(俗称衣箱街)二楼为会所,並在1924年正式向华民政务司署注册而获准。因此,1924年才是本会正式成立的年份。

三、会所的演变及发展过程、历任主席

  1925年,在会长及执委会努力下,发动筹款购置新会所,至1927年不负众望,筹得4万元购得英莪街30号(前工商补习学校校舍屋室),1929年因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影响,迫不得已将会所售出,又租用若泉街12号。

  1932年,先贤庄济清,许洁成,张德发,陈永顺,黄培元,谢启山等同乡再度发起筹建新会所,获得同乡热烈响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的报效石沙、砖灰等建筑原料,有的报效木工、泥水工,义务参加建设。1932年冬动工,1934年春竣工,一座三层楼新会所在赵芳律7号落成了。

  有了自己的会所,就可以为同乡谋取更大的福利,除了照顾新来的同乡,为同乡排难解纷,同时更能集中力量支援家乡建设。1926年组织惠安螺阳中学董事部,为该校筹募建校基金,筹得6万元,1928年筹赈山东济南惨案,1930年组织救乡委员海外会声讨土匪高为国,杜建和汪汉民。1935年筹募惠安仁世医院建院基金,筹得2万多元,1936年筹募惠安简易师范建校基金。

  在为同乡服务方面,惠安公会对新加坡同乡的医疗卫生也很重视。1931年,特请郑思温医师每周一、三、五上午为会员同乡义务门诊。1936年成立仲裁委员会(后称调解委员会),为会员同乡排难解纷。1937年附设惠群学校。

  日本占领新加坡期间(1942-1945),本会会务、学校及其他社会公益一概停止,抗战胜利后,因各校都陆续复办,惠侨子女都得以就地入学,所以公会便没有再另起炉灶,独立办学,惠群小学也就不再复办了。但如何教育好下一代始终是新加坡惠侨和惠安公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光复后,1946年在会长谢荔圃领导下,本会进行重新登记会友。1947年附设互助会,专司同乡的福利与丧事活动,1951年张建金任会长,发起广召会员运动,不及一年,会员人数倍增,达1100多名,奠定了今后会务发展的基础。

  1951年,为了鼓励、资助同乡子女向学,公会创立“廿七周年纪念奖学金”,即第一次颁发奖学金,这是新马最早颁发奖学金的宗乡会馆,自此至今年年颁发,从无间断。迄今己受奖学生超过三千多人次,对鼓励同乡子女专心向学起到积极的作用。1960年,本会倡设大学贷学金,符合条件者每人可以获无息贷款四年共$4000元,资助贫困同乡子女有机会继续深造,实施50年来,共培育出超过百多名大专学生,贡献至伟。

  当时,公会也十分注意青少年课余活动,组织乒乓球队、篮球队,屡屡出战,参与星马各坡同乡对垒比赛中,表现出很强的实力,夺金夺银,威名远扬。

  还有,公会对年迈、孤、寡、贫、病乡亲极为关照,公会一成立,就专设一个部门,叫慈善股,负责这方面的工作。对回乡有困难者,公会给钱买船票;受灾者,给救济;失学者,酌情予以资助。历年来,在这方面花费不菲。这既是尽乡亲之情,也是对社会慈善事业的贡献。

  随着会务的发展,在赵芳律的会所已不够使用,1967年,谢德顺任会长,首倡筹建新会所,后由庄奇发会长再接再厉,继续推动,四处奔波。于1969年以12万元买下加东因嗒律一地段,面积17832方尺,但向国家发展部申请建设新会所时,未获批准。由于该处已在城市重建计划中划为住宅区。1973年6月只得将加东因嗒律地段售出,得款53万余元,再以56万元购得德明路一地段,申请结果以同样理由不被批准。

  为筹建新会所,庄主席于八年主席任内,领导本会同人经风历雨,四处奔走,大家同心协力、不遗余力,共同推动,于1976年初将德明路地段出售,得款27万元,旋即在芽笼29巷觅得一地段(即会所现址),以21万元成交,地皮面积为10500方尺。当时对业主言明只有在此处获准建会所时,买卖才有效。1976年4月8日,本会的申请获得了有关当局批准,同乡闻讯,欢欣鼓舞。但在土地法令下,社团成员中有非公民者,不得拥有第二座产业,迫不得已,出售赵芳律七号会所,并修改章程,迁就当局的要求。

  1979年在骆水兴会长任内,积极领导与会员同心协力将座落在芽笼29巷7号的堂皇新会所筹建成功。同年5月20日由时任劳工部政务部长暨会务顾问谢嘉惠主持落成庆典。新会所大厦的落成,骆水兴会长功不可没,并在他的带领下,会务蒸蒸日上。至1981年底卸任受聘为会务顾问。

  接下来先后接任会长一职的包括:刘魁发(1982-1985年),柳傌春(1986-1991年)及郭明星(1992-1999年),除了会务活动加強外,也积极开拓海外与家乡的联系,先后主办1980年及1994年亚洲惠安社团联谊会。

  2000年,王汉章接任会长一职,积极完成修善章程,以迎合跨入21世纪的会务发展的需要,除了将海外“泉港区”乡亲列入章程外,又增设“青年”及“妇女”两股,将“教育”改为“文教”股,同时也规定会长一职不得连任超过三届。在王会长领导下,会务发展迅速,奠定了常年庆祝新春团拜,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他也发起并组织回乡探亲访问团及高尔夫球赛筹款活动,同时成立“扩建大厦委员会”并在2005年完成“桂岩”大礼堂的装修(这是大厦扩建工程的一部份),堂皇壮丽,功不可没。王汉章连任会长三届,卸任后被推选担任名誉会长。

  2006年,张文元接任会长,在任内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世界惠安泉港同乡联谊会。卸任后被推选担任名誉会长。

  2008年谢福崧接任会长,在接任后不久,中国发生汶川大地震,举世震惊,惠安公会立即展开电影”赤壁”义演筹款,在短短三周内筹得新币3万余元,移交惠安县政府救济灾区彭山市葛仙镇。

  2009年本会联合泉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成功主办了“泉州百个家族移民东南亚族谱展”引起各方瞩目。

  2012年在全体执监委的努力支持下,成功完成了公会大厦的扩建工程,为大厦装置了电梯,外墙安装大型惠安石雕画,更新了大厦的设施和设备,为将来的会务发展奠定了有利基础。

  此外,谢会长也成功组织了四次“青少年回乡寻根浸濡夏令营”,这是继奖、贷学金后公会的另一项深具意义的教育活动。

  2011年公会实施一项新的会员福利,为低收入乡亲提供免费牙齿治疗;2012年公会获得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颁赠“年度优秀会馆奖“。此外,谢会长任内也致力于扩充会员人数,尤其是吸引更多年轻人、专业人士和新移民的惠安、泉港子弟加入公会的大家庭。为此,他特地领导公会修改章程,设立“准会员”项目。谢会长于2013年卸任,卸任后被推选担任名誉会长。

  2014年孙礼峰接任会长,适逢本会成立90周年,孙会长领导全体执监委成功举行庆祝90周年庆典活动,于11月30日假圣淘沙名胜世界会议中心举行盛大庆典晚宴,敦请我国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兼国防部第二部长陈振声先生为主礼嘉宾,同时广邀家乡泉州市、惠安县、泉港区、台商投资区领导及世界各地惠安/泉港同乡会代表到会庆祝。庆典之规模与规格堪称隆重盛大,备受各方瞩目与称誉,庆祝不忘做善事,公会捐献10万元新币给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支持及推动本地华族文化。

  同年,孙会长也领导公会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9000系列( ISO 9000认证),开启本地宗乡会馆领取ISO 9000认证的先河,也获得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颁赠的“2014年度杰出会馆奖”。2015年,公会恢复了举办高尔夫球联谊赛。

  2016年郭庭水接任会长, 积极招揽年轻乡亲入会,推动理事年轻化,努力探讨建设惠安文化走廊可行性。为确保拥有40年历史的惠安大厦能适应时代需求,保持良好状态,他发动为大厦进行新一轮的局部翻新,包括更换楼道老旧线路、排污水管、厕所和窗户、天台防漏工程以及完善大礼堂兼半露天平台之装修设备和增设小会客室等;同时进一步为大厦增添多彩的惠安文化元素,以突出公会的形象。

  再者,为鼓励同乡子女努力向学,他扩大奖学金规模,小学组的奖学金实行全覆盖,小一至小六的在籍同学都可申请,原来的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这样使整个奖学金制度更加完善,获益的同学更多。此外,从2020年开始,大专组也增设助学金以帮助低收入家庭的优秀子弟。

  此外,郭会长也积极支持闽南文化,特别是南音,号召泉属会馆领导们支持湘灵音乐社的工作,共同推广泉州南音、高甲戏等闽南传统文化。

  2019年郭会长成功领导本会庆祝成立95周年华诞,制作了以公会为背景的历史纪录片,通过访问几位乡贤前辈早期从中国到南洋的故事,体现惠安人对近代新加坡发展的贡献以及本会与时俱进的演变过程。另外,也个别号召惠安乡亲筹募基金支持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建筑系的研究项目《又见惠安》的出版。

  在历届执监委的共同努力之下,本会会务蓬勃,尤其注重推广文化活动,目下活跃的项目有美术组、书法班、华乐团和智能气功班等,他们都定期练习,积极参加会内会外相关活动,对发扬华族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本会之所以有今日之成就,是全体同乡紧密团结,通力合作的成果,先辈前辈们创业艰辛,为我们留下极其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为我会发展提供了紧固的基础,让我们永远怀念。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