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充恩电子图书馆

陈充恩电子图书馆(david chen)
https://davidchenlib.org/

华社研究中心成立于1985年。成立三十年来,华研研究出版百种以上的专著及专题报告,举行数百场的研讨活动和论坛,建立了马来西亚华人研究的图书与文献的数据库,设立集贤图书馆及数个特藏室,典藏超过十万笔各类专著与研究资料,是马来西亚华人研究最完整的资料与档案馆。

自2010年开始,为确保华社重要的文献历史数据得以最安全的保存,为提升学术研究及信息网络工作,华研计划将集贤图书馆馆藏数据数码电子化,希望有效流通马来来西亚和华社的重要图书数据与文献,方便国际学界随时可以通过因特网进行数据检索,使马来西亚华人研究朝向国际学术交流网络迈进。

2010年底,华研举办了南洋商报十大义演,共筹得RM215,000,以及李氏基金捐助RM100,000添购硬设备,全数投入添购一套大型数码扫描机及基本的电子图书馆编辑软件。迄今,华研首阶段电子图书馆花费已超过RM315,000。

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大型扫描仪采购后,扫描后的大量电子数据的偖存亟需庞大和昂贵的服务器储存空间(server)及以及云端储存空间作为备份(Backup),同时更需要采购一套完整的电子图书馆管理软件(Limb Gallery Digital Library License或另一种德国产品)及附加一台小型KODAK扫描仪(A3)等计算机器材,以便全面落实集贤图书馆变成华社的第一家电子图书馆(E-LIBRARY)的理想。

2012年,我国著名的马来语词典学家杨贵谊和陈妙华夫妇捐赠给华研毕生藏书含手稿总数约40,000册/件,包含马来文(含印度尼西亚文)、中文与英文的各种书籍、出版刊物、报纸以及手稿,等等。其中,1,400多部马来文等各种语文辞典和字典,是杨老师夫妇从事马来文、中文和英文辞典编纂工作近五十年的精心收藏,极具特色。

杨老师给华研乃至于马来西亚文化史上深具典范意义的文化馈赠,不仅使华社的华马语言文化的学术研究建立了桥头堡,长期而言,将对国家民族的语言文化的学术研究、族群交流与民族谅解做出重大的贡献。为此,华研特设“杨贵谊陈妙华赠书珍藏室”,并耗费二十余万元增设气体防火设备,加大力度提升馆藏设施,期使馆藏数据具有高度的安全保障。

华研的文化工作使命及电子图书馆概念,有幸获得马来西亚百年名校锺灵中学的一批校友们及锺灵董事会的支持,咸认协助落实华社与华人研究的文化事业,与锺灵办学精神,推动中西文化与马来西亚文化的理念一致。

锺灵中学故校长陈充恩先生毕生的教育理念,乃主张发扬华人的中国文化,与强调对东西文化的学习与融合,将有助于产生优秀的马来西(亚)文化。陈故校长伟大的教育理念,矗立百年育才的锺灵精神的核心价值观,60余年来培育无数开枝散业于七洋五洲的锺灵人,是我国华文教育的永久典范。
基于文化教育与民族历史的共识,一批锺灵中学校友毅然发起支持华研电子图书馆的概念,倡议为华研电子图书馆筹募一笔经费,并以“华社研究中心陈充恩电子图书馆”命名,资以铭怀恩师的无私教诲,并表达对故校长陈充恩先生毕生致力马来西亚文化理念的深深敬意。

被称誉为锺灵校父的杰出教育家陈充恩校长辞世迄今,转瞬一花甲有奇。此一期间,除了以寄宿生饭厅及校园一隅(老师住宅区),分别称为“怀恩厅(堂)”与“陈充恩花园”以聊当纪念外,专为之而设计且符合一代宗师身份的,至今仍付阙如。我们这批曾蒙春风化雨,受其恩惠的老锺灵,每次想及此一憾事,都深感惭愧和内疚。于是,特藉今年是夫子一百一十五岁冥诞的时期,拟与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华研)合作,创立“陈充恩电子图书馆”以为专诚纪念。

华研是我国华族首设的研究机构兼智库,也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本地华人进行自救醒觉运动的产物。它肩负收集并梳理华族历史文化,以及本国政经文教各领域的数据,以供研究与参考。

作为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华团,华研自面世以来,就时常陷入经济窘境。然仍难能可贵地恪尽职守,不负华社众望——从1985年成立之时起,凡华社提出有关国计民生的宣言、建言、诉求等文件,诸如《华团联合宣言》等,多由该中心延揽专家学者撰写;三十年来,也举办了上百场涉各类课题的讲座会;出版了百种内容广泛的中英文研究专著,以及共17期含中英双语文章的《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学刊》;中心内“集贤图书馆”所珍藏的中英巫文书刊与手稿,也已达十万册;国内各语文主要平面媒体的剪报,超过一百五十万则;还有一套自创刊至停刊,完整的40年《星槟日报》全套。

为与时俱进,华研酝酿将馆藏的数据数码化并上网,俾更方便广大社群,甚至世界各地学者使用。可惜因费用浩大,而尚未实现。我们得知这情况后献议筹款落实其事,但得以“陈充恩电子图书馆”称之,并置放陈夫子半身铜像于馆内显眼位置。不想此一建议深获该中心仝人赞许,并愿积极配合玉成。

面对如此重大构想,我们自惭力量薄弱,须赖广大锺灵校友的鼎力支持,才能成功。于是,决定向大家劝募。陈故校长一生矢志培育桃李、甘为人梯的高风亮节,我们都很钦仰,对于这项专为纪念他功绩的创举,大家必定甚表赞同,也一定会慷慨解囊。所谓“集腋成裘”,在校友们大力支持下,建馆的举动铁定可以完成。到时获取华研丰富的数据,只是举指之劳。这样,不但全球用户受益,我们充恩校长的令名,也将誉满全世界了。是为启。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