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seas Chinese History Museum

越南的明鄉人與華人移民的族群認同與本土化差異

摘 要
17 世紀明末清初,因戰亂關係而有大批華裔族群從中國向外流
竄。東寧王朝垮台後,鄭成功的舊屬楊彥迪及陳上川等人率兵三千餘
人投靠當時越南中部的阮氏政權。這些較早遷徙到越南的華裔族群及
其後代目前在越南通稱「明鄉人」。越南明鄉人就如同明鄭時期流亡
到台灣的漢人一樣,經由通婚及各式本土化過程,已建立起強烈的在
地認同。基本上,明鄉人均使用越南語且完全融入越南當地文化,其
身分證件的民族類別也登記為京族。繼明鄉人之後,較近的遷徙時間
是 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前半段。這段期間陸續有華裔族群移入越南。
這些較晚到越南的移民目前在越南通稱為華人,主要包含來自中國講
廣東話、福建話、潮州話、客家話及海南話等不同語言的族群。這些
族群在不同時期陸續移居到越南,其越化的程度較明鄉人低且仍保有
某種程度的族群母語及文化。本研究之目的擬以人類學「土著化」的
角度探討明鄉人及近代華人遷徙到越南後的族群認同與本土化過程
之異同。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