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环境保护课题在国会殿堂引起辩论,先是有议员提出保留金文泰森林和杜佛森林,后有议员首次提出聚焦气候变化的个别议员动议。另一方面,一项最新的全球调查显示,在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两者之间,六成新加坡人选择保护环境优先。这显示,新加坡人不仅更关注环境问题,而且环境在价值观排列上日益重要。
政府国会永续发展与环境委员会提呈个别议员动议,呼吁政府与私人领域及国人合作,深化和加快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努力。他们针对10大领域提出建议,其中建议应将可持续发展考量纳入各行业的产业转型蓝图中,以及在冠病疫情后提高碳税率等。朝野议员就气候变化辩论超过四个小时,说明这个课题日益受到议员重视,是朝野议员争夺话语权的课题之一。这是好事。
气候变化是新加坡生死攸关的课题。作为岛国,我们面临实实在在的海平面上升的威胁。我国多达三分之一地区的海拔高度不到五米。如果全球温室气体维持高排放,到了2300年,新加坡周边的海平面可能升高六米之多。新加坡气象署去年3月发布的2019年常年气候评估报告显示,我国目前平均海平面高度已较1970年的水平上升多达14厘米。海水受热膨胀使得海平面上升,冰川、格陵兰岛和南极洲冰盖融化则导致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加快。政府已提出总值1000亿元的百年计划,为应对这个威胁做准备。
这个生死存亡的威胁在改变国人看待经济增长和环境问题的价值观。2020年世界价值观调查显示,在“经济增长与就业”和“保护环境”两者之间,有60.8%的新加坡人认为,即便导致经济增长步伐放缓或一些工作流失,应以保护环境优先。
国人的环境价值观转变,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最近的保留金文泰森林和杜佛森林的呼声就是例子之一。这两个丛林保留与否,是一个不容易平衡的选择。正如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所言,“我们须不断平衡与权衡各种需求,包括住房、绿色空间、基础设施、社区设施和工作场所等。这些紧张关系是各地土地利用规划中固有的,但在像新加坡这样的小城市国家中,矛盾更为明显”。值得欣慰的是,李智陞承诺,在土地利用的课题上,政府会详细研究和权衡不同发展计划的利害关系与替代方案后,才会做出决定。当开发绿地成为不可避免的选择时,当局也会谨慎处理。
政府必然注意到人民的环境价值观转变,在制定政策时也会考虑到其中的政治代价。政府的作风务实,最终一块土地能否保留,胥视其生态价值是否值得保留。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也基于同样的考虑,两者都是国家与社会生死攸关的课题,徒有经济增长而没有保护好环境是不可持续的,仅仅保护好环境而牺牲经济增长也无法让人民维持现有的生活素质。因此,最终在于如何拿捏平衡点,而不是对与错、要与不要的问题。
面对环境课题尤其是气候变化的挑战,政府、企业和人民必须携手合作,缺一不可。气候变化在世界各地所引起的灾难,包括林火、干旱、暴雨等,没有一个国家可单独解决,全人类、所有国家必须携手合作。仅仅冠病大流行这一事件已足以说明,应对气候变化不只是政府的事,企业和民间也有很大的责任。尽管至今还没有足够证据说明冠病的起源,但相信与气候变化、森林过度开发导致野生动物与人类的接触增加有很大关系。
政府将提出2030年新加坡绿色发展蓝图,这是一个适时的计划。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应以全政府的姿态集体行动,每一个内阁部门及其下属立法机构都要有更强的环境意识。人民方面,尽管长久以来有生存危机意识,包括省水省电的意识,但是应对气候变化还须加强相关意识,包括消费观念、塑料产品使用习惯、出门旅行习惯等等,都必然要作出改变。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