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seas Chinese History Museum

撼动世界历史的14种植物

撼动世界历史的14种植物

放眼人类的悠久历史,我们不断利用植物来满足欲望,而不会开口反抗的植物,就这样依附在人类的欲望之下。人们将植物带离故土,又或恣意改良植物的外型与姿态。在历史长河中,植物看似被人类玩弄于股掌之间,然而这也有可能是植物为了生存,而在暗中配合人类自由变化形体,进而改变了历史文明。本书作者以生动迷人的视角,透过14种再寻常不过的植物,带你一窥它们如何撼动历史,并重新检视植物与人类一同造就的世界。

作者:稻垣荣洋

文章节录
《撼动世界历史的14种植物:「植物」才是操纵历史的幕后黑手?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黑奴制度、鸦片战争……所有历史上的关键时刻,都跟植物脱不了关系!》

马铃薯──孕育出世界强国的「恶魔植物」

一场突如其来的植物疾病让爱尔兰的马铃薯全数枯萎,
因而引发大饥荒。
顿失食粮的爱尔兰人民只好离开故乡,
前往当时的新天地──美国。
这些移民在当地开花结果,子孙人才辈出。

◎玛丽.安东尼的爱花

「没有面包何不食甜点?」──据说法国王后玛丽.安东尼听到国民饱受饥荒之苦时,只回了这么一句话。这位王后最终因为难平众怒,在法国大革命时被送上断头台公开处刑。

《凡尔赛玫瑰》是一部以法国大革命背景的漫画。这部漫画将玛丽比喻为宫廷内的高傲玫瑰。而事实上,玛丽确实对某种花朵情有独钟。

是凡尔赛「玫瑰」吗?还是跟连载这部作品的漫画杂志──《玛格丽特》同名的「玛格丽特菊」呢?
都不是。

她所钟爱的,其实是「马铃薯花」。

为什么高贵的王后会爱上马铃薯花呢?这其实有一段渊源可循。

◎前所未见的农作物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的安地斯山脉。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欧洲人才知道有马铃薯这种植物。为什么哥伦布没有将马铃薯带回欧洲呢?因为马铃薯田位于山地,而哥伦布主要是在沿海地带探索,所以一直没有机会「遇见」马铃薯。后来许多欧洲人追随哥伦布的脚步来到南美,才在十六世纪将马铃薯正式带入欧洲。

欧洲因为土地瘠薄,一直以来都只能种植麦类。而马铃薯生命力强韧,在贫瘠的土地也能够生长,这对欧洲人而言简直有如救世主降世一般。如今马铃薯已是欧洲料理中不可或缺的食材,德国菜中就有许多马铃薯料理。

事实上,马铃薯当初也是花了一番工夫才打入欧洲市场。

欧洲不产「薯类」。原产于美洲大陆的马铃薯,对欧洲人是相当陌生的作物。

薯类多产于雨季旱季分明的热带。这种植物在雨季拼命生长绿叶,并将养分储存在位于土里的薯块中,借此度过旱季。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地斯山脉。该处虽然海拔较高,气候凉爽,但仍属于热带地区,有雨季和旱季之分。除了马铃薯,番薯也原产于热带气候的中美洲。与日本人生活密不可分的芋头、蒟蒻芋来自东南亚,山药原产于中国南部,珍珠的原料──木薯则源于中南美的热带地区。

欧洲的农耕地带属于地中海型气候,夏湿冬干,植物多长于有雨的冬季。地中海沿岸地区的主要作物──小麦也是秋季播种、冬季生长。除了小麦,根菜类如白萝卜、芜菁也是欧洲的常见作物,这类蔬菜只将叶子探出地面进行光合作用,再将养分存在土里的根部。

如上所述,以前的欧洲人只看过白萝卜等根菜类,对薯类则是一无所知。

◎魔鬼植物

欧洲人不认识马铃薯,不时就有人因误食马铃薯的绿芽而中毒。

马铃薯的芽和已经变绿的地方是不能吃的。事实上,马铃薯本身含有「茄碱」这种毒素,只是薯块处无毒。茄碱的毒性相当强,食入后会引发头晕呕吐等中毒症状,仅需四百毫克就能致命。

马铃薯属于茄科植物,不少茄科植物都有毒。

像是女巫常用的有毒植物──莨菪、颠茄、曼德拉草等,都是茄科植物。在日本有「鬼见草」之称的东莨菪也属茄科,因吃了会产生「见鬼」的幻觉,故得其名。其他有毒的茄科植物还有洋金花、酸浆等。
马铃薯就连叶子也有毒,因欧洲的马铃薯中毒事件层出不穷,导致「马铃薯有毒」的阴影在欧洲人的心中挥之不去。再加上马铃薯表面凹凸不平,欧洲甚至出现「吃了这种丑陋植物会罹患麻疯病」的无稽之谈。
当时马铃薯在欧洲不受欢迎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圣经》里并未提到马铃薯。根据《圣经》记载,神创造的植物是用种子发芽生长,马铃薯却是用块茎,这让马铃薯成了欧洲人眼中的异类植物。在西方人心中,《圣经》未记载的植物就是魔鬼之物,马铃薯也就此被贴上「魔鬼植物」的标签。

中世纪欧洲曾一度盛行「猎巫运动」。

在这样的风气之中,马铃薯这个「魔鬼植物」也被推上了审判台。世上的生物皆是透过雌雄结合来繁衍子孙,马铃薯却只要以茎作种即可繁殖,这让当时人认为马铃薯有「性别不纯」之嫌,因而判决马铃薯有罪,并将之处以「火刑」─ ─将马铃薯丢入火堆烧掉。可想而知,马铃薯的「行刑现场」肯定是香气四溢,不知当时旁观的人是否也为这股香味而垂涎三尺呢?

◎推广马铃薯的代价

古时欧洲人视马铃薯为「魔鬼植物」,他们不吃马铃薯,而是将马铃薯做为珍奇植物观赏。

不过,还是有部分有识之士相中马铃薯的强韧生命力,将之视作欧洲的重要粮食。马铃薯是一种非常特别的薯类,就连在安地斯山脉这种贫瘠高地都能够栽种收成,所以在气候阴凉的欧洲也能够生长。

因不敌饥荒,各国王室开始设法推广马铃薯。问题来了,要怎么推广这个世人心中的「魔鬼植物」呢?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左思右想,决定先在上流阶级推广马铃薯。

为此,她特地举办了一场马铃薯派对,并广邀贵族王室参加。然而,因派对的厨师对马铃薯并不了解,竟将马铃薯的叶子入菜,导致伊丽莎白一世茄碱中毒。

这么一来,「马铃薯有毒」的印象在英国人心中就更加根深蒂固了。伊丽莎白一世的推广行动,反而让马铃薯很晚才在英国普及。

◎马铃薯对德国的重要性

德国北部因气候寒冷,一直为饥荒问题所苦。中世纪的欧洲国家经常与邻国起冲突,粮食短缺将导致国贫兵弱,推广马铃薯也因此成了德国的迫切课题。

当时的马铃薯有如过街老鼠人人嫌,统治德国北部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为了向国民推广马铃薯,每天都「以身作则」吃马铃薯,并于国内举办马铃薯的巡回推广活动。为了「营造」马铃薯的重要性,腓特烈二世特命军队镇守马铃薯田,借此吸引国民对马铃薯的注意力。他偶尔还会以武力逼迫农民种植马铃薯,若农民抗令,就施以削鼻剁耳之刑。腓特烈二世的行为令国民心生恐惧,却很快就让马铃薯在德国普及。

时至今日,马铃薯仍是德国菜中不可或缺的重点食材。

◎路易十六的策略

马铃薯在欧洲各国日渐普及,唯有法国人迟迟未能接受马铃薯。当时在法国的马铃薯主要推广者为帕门提耶男爵。法国和德国(普鲁士王国)打七年战争时,帕门提耶曾被德国俘虏,因当时马铃薯已是德国的重要粮食,帕门提耶遭俘后,就是靠吃马铃薯捡回一条命。

欧洲爆发大饥荒后,法国曾悬赏征求可代替小麦的救荒食物,帕门提耶便建议王室于国内推广马铃薯。

为了帮马铃薯做宣传,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将马铃薯花别在衣服的扣洞上,玛丽王后也开始佩戴马铃薯花。此举宣传效果极佳,法国的王公贵族开始在庭园内种植马铃薯,争相以马铃薯花为美。

马铃薯成功在贵族间传开后,路易十六和帕门提耶开始在国营农场种植马铃薯,并大动作派兵驻守马铃薯田,昭告天下:「这种植物叫作马铃薯,非常美味又富含营养,是要种给王室贵族吃的,偷窃者将处以重刑。」

看到这里一定有人心想:「路易十六不是要在民间推广马铃薯吗?怎么又让贵族独享马铃薯呢?」

这其实是路易十六的智策,他故意让军队只在白天镇守国营农场。农场白天戒备森严,晚上却没什么人看守,不少民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于深夜悄悄潜入农场盗挖马铃薯。在路易十六的巧思下,马铃薯才在法国民间普传开来。

◎凋零的蔷薇

路易十六和玛丽王后是法国史上恶名昭彰的国王王后。据传,路易十六对玛丽言听计从,两人享尽荣华富贵,过着极为奢侈的生活,因而引发众怒,双双于法国大革命时被送上断头台。然而,近来却有研究指出,这些指控大多为恶意中伤,玛丽其实是个爱护国民的好王后。

本章开头介绍了「没有面包何不食甜点?」的故事。事实上,这句话并非出自玛丽之口,而是路易十六的阿姨──维多瓦尔公主。维多瓦尔当时说的其实是:「没有面包何不食布莉欧?」现在布莉欧是昂贵的法国点心,但在那个时代,价格却只有面包的一半。

路易十六和玛丽王后实际上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如今我们已不得而知。唯一能确定的是,他们为了解救法国饥荒,曾竭尽全力推广马铃薯。

历史是由胜者所写。

于是,这位为了拯救人民而钟爱马铃薯花的王后,就在断头台上如蔷薇般凋零了。

◎肉食天堂

马铃薯在欧洲普及后,欧洲各国的国力迅速攀升。在引进马铃薯前,欧洲因为气候寒冷,人民经常吃不饱,只能不断侵略他人领土夺取粮食。然而,长年打仗反而使得田地荒芜,导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小麦无法在冷冽的气候中存活,马铃薯却可以,且在瘠薄的土地也能够生长。兵荒马乱之中,麦田经常被夷为平地,但马铃薯位于土下,多少还是能够有所收成。

马铃薯稳定了粮源,解决了饥荒,欧洲各国的人口因而不断攀升。劳动力增加后,才发展出日后的工业革命,加速工业进展。

不仅如此,马铃薯还开启了欧洲人的肉食生活,翻转了欧洲的饮食文化。

欧洲畜牧业发达,要吃到肉却不容易。他们养马是为了拉车运货,养牛是为了犁田耕地,可以挤奶却不能宰来吃。那么羊肉呢?棉花原产于亚洲,直到棉花传入欧洲之前,羊毛是欧洲人制作衣物的重要材料,所以也不能吃绵羊肉。

如前所述,马铃薯因耐放又多产,冬天也可以拿来喂猪。以前欧洲人只有春季到秋季能养猪,又因为冬天缺少饲料,能养的数量相当有限。每每入冬前,就只能将寥寥可数的猪只制成盐腌猪肉,以确保冬季的肉食来源。有了马铃薯后,一年四季都可以养大量猪只。

此外,人们开始吃马铃薯后,原本吃的大麦、黑麦等麦类就可以拿来喂牛。

这么一来,欧洲人在冬季也能吃到新鲜的猪肉和牛肉,各种肉类料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进而发展出肉食文化。

◎大航海时代的必需品

马铃薯于十六世纪就传入欧洲,花了两、三百年才传遍欧洲各国。

那么日本呢?事实上,早在十六世纪末──日本的战国时代末期,马铃薯就已传入日本。

大航海时代,欧洲各国船队纵横七海,水手们却饱受坏血症之苦。当时长期在外航行的船员经常出现皮肤黏膜出血、身体发疼等情形,这种疾病夺走了许多水手的性命。

就拿第一个成功环游世界一周的葡萄牙船队来说吧,麦哲伦当初带了两百七十名船员出海,最后却只有十八人平安回到葡萄牙。虽说长途航海本来就有着重重的危险,但人员损失会如此惨重,坏血症就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除了麦哲伦船队,同为葡萄牙人、发现南非好望角航线的达伽马船队也受尽坏血症的折磨。据说达伽马的一百八十名船员中,就有一百人因坏血症而丧命。

直到二十世纪人类发现维生素C后,才知道坏血症是因为缺乏维生素C所引发。在这之前,坏血症被视为原因不明的恐怖病症。因航海生活无法摄取蔬菜,所以水手特别容易罹患坏血症。

马铃薯富含维生素C,自从船队开始带马铃薯出海后,罹患坏血症的船员便大幅减少。

因马铃薯耐放又可预防坏血症,船队每次出航都会携带满坑满谷的马铃薯。航程也因此变得更为稳定,远航也不再是问题。

◎爱尔兰的悲剧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茄碱中毒后,进一步加深了英国人民对马铃薯的戒心,导致马铃薯一直到十九世纪才在英国普及。不过,北方的爱尔兰因为土地贫瘠,早在十七世纪就开始种植马铃薯,十八世纪后,马铃薯甚至成了爱尔兰的主食。

爱尔兰的人口于十九世纪初仅有三百万人,开始吃马铃薯后大幅增加为八百万人。

到了一八四○年代,一场突如其来的植物疾病侵袭了爱尔兰的马铃薯田,导致马铃薯严重歉收。当时爱尔兰在饮食上已离不开马铃薯,这场歉收引发了一百万人饿死的大饥荒。

为什么会如此严重呢?问题其实出在爱尔兰的种植方法。

马铃薯是营养繁殖型的作物,只要种植块茎即可生长增殖。因此,爱尔兰全域只种植产量最多的某种品种。种植单一品种会发生什么事呢?假设这种品种无法抵抗某种疾病,一旦不幸发生传染病,整区的马铃薯都会遭殃。

也因为这个原因,传染病发生后,全爱尔兰的马铃薯无一幸免。当时并非没有农药,但当时的农药是专为制酒的葡萄所设计。马铃薯属于新作物,所以农药对马铃薯的疾病完全起不了作用。

安地斯山脉为了避免马铃薯染病后全军覆没,一直都是种植复数品种的马铃薯。这么一来,无论哪种病菌入侵,总有品种能够幸存。但这是因为安地斯山脉是马铃薯的原产地,其他地方并没有这么多品种可供选择。
爱尔兰自古本就多饥荒,后来才开始依赖马铃薯。对爱尔兰人而言,马铃薯歉收无疑是一种致命伤。

当时英国将爱尔兰视为附属国家。然而,爱尔兰面对此等灾祸时,英国的反应却相当冷淡,导致爱尔兰人民对英国非常不满。

这次事件甚至催化了后来的爱尔兰独立运动。

◎异乡人与美国

大饥荒爆发后,爱尔兰人无粮可食,只好出走故乡前往新天地──美国,据传当时移民高达四百万人。

十九世纪中叶到后叶,美国结束西部开拓,正准备推动工业。这时爱尔兰人大量移民美国,正好提供美国工业化和近代化所需的大量劳力。在这群人的支持下,美国国力日渐增强,终于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家。

美国前总统约翰.甘迺迪的曾祖父──派翠克.甘迺迪就是爱尔兰移民。约翰.甘迺迪是推动美国月球探测计画的重要人物,年纪轻轻四十三岁就当上第三十五任美国总统。如果没有这场爱尔兰大饥荒,人类或许就无法登陆月球了。

甘迺迪家是人才辈出的美国名门,除了约翰.甘迺迪总统,还出了许多知名的政治家与企业家。除了甘迺迪,雷根、柯林顿、欧巴马等多位美国总统也都系出爱尔兰。创立迪士尼的华特.迪士尼、创立麦当劳的麦当劳兄弟,祖先也都来自爱尔兰。一场爱尔兰大饥荒,对之后的美国造成了莫大的影响。

历史不谈「如果」,但我还是忍不住感叹,如果当时马铃薯没有歉收,现在或许就没有美国这个超级强国。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